青春期生理变化巨大
人在青少年时期,精力特别旺盛,容易产生异常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首先来自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进入青春期后,内分泌发生改变,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发育,尤其是出现朦胧的性意识,常常使青少年出现不协调、不安全感,甚至陷入苦恼与困惑中不能自拔。
青少年时期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亲子矛盾”和“性的生物需要与社会道德准则的矛盾”。亲子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许多父母把自己的生存危机感、好强争胜等个人感受和意志强加于孩子。然而,他们的愿望却往往让孩子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认为,家长期望值过高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方面,过度呵护、关心、干涉、指责,以及虐待、漠视等行为,也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孩子一天天长大,性的本能需求与现实环境的矛盾亦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性心理、生理卫生知识缺乏,性困惑可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堵难以逾越的“墙”。
活动能力增强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强烈的人格独立要求与现实中对父母依赖的矛盾,强烈的物质、精神需求与现实可行性之间的矛盾等,也会导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如果父母、老师乃至社会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未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就可能造成青少年与家长、老师的关系紧张,再加上过重的学习负担等原因,可对他们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过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有个性缺陷或遭受重大打击的孩子无法承受而致精神异常。
加强心理疏导
了解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特殊变化,像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学业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学校和每个家庭,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如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请专家举办讲座,以及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科普书籍,帮助他们消除迷惘、焦虑和无助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用理想和道德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控制好自己对生理欲望的追求而专心求学;指导他们科学用脑及培养良好的情趣和性格,使他们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需求,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学会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他们创造和谐的男女交往环境,组织男女学生参加跳集体舞、郊游、体育比赛、读书讨论等集体活动,以满足他们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友好相处,在给予孩子足够关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遵循“引导但不强迫,关心但不溺爱,理解但不放任”的原则,帮助他们安全地度过危险的花季。
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归因
青年所遇到的心理挫折、负担或困惑,大体上可以从自我心理、性心理、家庭(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及社会适应几个方面来探讨: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青年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青年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评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青年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年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青年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但是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青年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统一,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青年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青年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青年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