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心本可静,事触则动。动之吉为君子,动之凶为小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触动心灵的事件;二是主体是“君子”还是“小人”,以及自己会不会调适。
我们常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企业家的心理健康,首先受到触动心灵的事件的影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前的社会环境是否存在着不利于企业家心理健康的因素呢?当然存在。
第一,企业家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国内企业之间的惨烈竞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随着许多行业进入买方市场,国内企业在狭窄的市场空间内互相拼杀。彩电价格战、空调价格战、汽车价格战……许多企业已经进入了零利润阶段!其次,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挤压,也使企业家如临虎狼之境。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和挤压,我们的企业还显得规模较小、经验不足、更缺乏核心技术。再加上国内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许多关系尚未理清,政府职能还在转变之中,国际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霸权主义的阴影等因素,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世所罕见,中国企业家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世所罕见的。
第二,企业家必须协调事关重大、错综复杂、而又缺乏信任基础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对于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关系网,或者说,在企业家身上必须凝聚足够的社会资本。所谓“社会资本”,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具有个人性、亲密性和排他性特点的特殊社会关系网络。它与人们之间多少制度化了的相互认知和认可的持续社会关系网络相联系,能够给拥有这种关系的人带来好处或便利;它不仅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在特定条件下,还能转化为经济资本。由于当今中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目前还是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中国还存在着积累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深厚土壤。因此,企业家为了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就不得不积极获取和加快积累社会资本,甚至为了获取社会资本而扭曲自己的人格,放弃自己的健康、爱好和家庭幸福。
其次,能否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发挥管理整体功能,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也是推行人本管理的内在要求。然而,无论是外部人际关系网的建立(获取社会资本),还是内部人际关系的协调,目前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因为一方面,无论是管理还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都必须以诚信为基础。然而,由于严重扭曲的功利主义的利益驱动,由于过分地急于求成的“大比拼”导致了夸张的、不实的虚妄,由于缺乏制度规则的约束力,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诚信危机。这种诚信危机已经动摇了管理和正常人际关系的基础。也许有人说,现在以金钱、美女、酒肉为基础的“公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重视,并因此而编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密的人际关系网,难道这样的关系网不能算作社会资本和内部的和谐关系吗?当然不能。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说得好:“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不过,以同利为朋的小人其实没有朋友。他认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如果没有道义和诚信为基础,怎么可能有可靠的人际关系呢?张维迎在分析华人企业为何短命时,很大程度归咎于企业家与经理人的互不信任。
另一方面,内外人际关系之所以难以协调,还在于目前许多企业利益关系失衡和伦理观念的扭曲。就企业内部而言,企业的一些职工,由于与企业资产经营者关系不明确或突然改变而陷于伦理行为的混乱。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理所当然地应享受企业为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又从雇佣劳动的动机出发追求最大限度地分配企业的眼前利益。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对于企业资产效益最大化的关心,越来越不如对企业小团体利益和自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关心。利益关系失衡和伦理观念的扭曲不仅消解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影响着人际关系的真诚和协调,并因此增加了领导者协调关系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困难,从而增加了心理压力。
除此之外,企业发展与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信仰缺失与信仰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家的升降沉浮与世态炎凉的关系、家庭内外的财产纠葛等等,都会对企业家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企业家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应当受到关注。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就应该创造一个促进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家生存的良好外部环境。